在Java中,反射机制和注解机制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那么他们其中的原理是怎么样呢,我们不仅仅需要会使用,更要知其然而之所以然。
受《APP研发录》启发,里面讲到一名Android程序员,在工作一段时间后,会感觉到迷茫,想进阶的话接下去是看Android系统源码呢,还是每天继续做应用,毕竟每天都是画UI和利用MobileAPI处理Json还是蛮无聊的,做着重复的事情,没有技术的上提升空间的。所以,根据里面提到的Android应用开发人员所需要精通的20个技术点,写篇文章进行总结,一方面是梳理下基础知识和巩固知识,另一方面也是弥补自我不足之处。
谷歌在2015年8月份时候,发布了Android 6.0版本,代号叫做“棉花糖”(Marshmallow ),其中的很大的一部分变化,是在用户权限授权上,或许是感觉之前默认授权的不合理,现在6.0出来,使得用户权限授权变得合理。这可能也是参考IOS系统的,只有在用户需要使用权限的时候,才去授权请求,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用户体验,当然,用户感觉好了,受苦的是我们开发人员,原来的规则不适用了,现在我们去适应新的规则,毕竟是靠谷歌这颗大树吃饭的嘛。
平时工作,因为懒于动笔的原因,也没注重技术和经验的积累,导致之前曾经研究过的问题现在又忘记了,所以要慢慢注重积累,那么就从写作开始,谈谈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。我们都知道,在Android中,想处理事件传递,可以用Handler+MessageQueue+Message+Looper循环,固然是有解决方法,但是这个使用起来不方便,代码写起来也不简洁,同时还必须要理解好Handler+MessageQueue+Message+Looper之间的关系。
Handler+Looper+MessageQueue这三者的关系其实就是Android的消息机制。这块内容相比开发人员都不陌生,在面试中,或者日常开发中都会碰到,今天就来讲这三者的关系。
在Java中,线程是一个很关键的名词,也是很高频使用的一种资源。那么它的概念是什么呢,是如何定义的,用法又有哪些呢?为何说Android里只有一个主线程呢,什么是工作线程呢。线程又存在并发,并发机制的原理是什么。这些内容有些了解,有些又不是很清楚,所以有必要通过一篇文章的梳理,弄清其中的来龙去脉,为了之后的开发过程中提供更好的支持。
主要讲讲对常见设计模式的理解,虽然23种模式都需要了解,但是常见和常用无外乎以下几种:单例模式、工厂模式、观察者模式、Builder模式(也叫做构建模式)、Adapter模式(也叫做适配器模式)、代理模式、装饰模式等等,希望能做个总结,方便以后知识点回顾
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内容有:for-each循环优先于传统的for循环、避免使用float和double、基本类型优先于装箱基本类型、避免使用字符串、字符串连接的性能、通过接口引用对象。
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内容有:用enum代替int常量、用EnumSet代替位域、注解优先于命名模式。
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内容有:类和成员的可访问性、非公有域、可变性、继承和复合的区别、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。